“你喜欢什么游戏?”
“这款呀,给你下了”
“好玩吗?哇,玩的真棒!”
“怎么玩,你教我”
……
即将做手术
医护却在手术室里陪患儿玩起了游戏?
咋回事?
原来
医院肛肠科一区里发生的事
一个离开父母独自面临手术的小男孩
术前紧张害怕,不愿配合
为了减轻孩子的恐惧感
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当起了临时“陪玩”
来自刘秋江主任朋友圈
当天
一个7岁的小男孩
因反复大便疼痛、出血2年余
需要做“肛裂,痔疮”手术
小男孩很紧张
不愿意跟医护人员交流
于是
手术室的医护人员耐心“陪玩”起来
为小男孩下载了游戏
陪在他身边,轻声细语抚慰
这一温馨举动
渐渐缓解了小男孩的紧张与恐惧
最终从大闹天宫的“小顽童”
变成了勇敢接受手术的“小战士”
事件详情回顾
3月25日早上,刘秋江主任在门诊坐诊。随后,一对父母带着小朋友进来看病。
据其父母介绍:
小朋友今年7岁,在5岁的时候因大便干燥,开始出现大便时哭闹、疼痛,时有大便后纸擦染少量鲜血。
医院就诊,诊断为“肛裂”,外用药治疗后,症状稍有改善,但每次大便干燥时都会出现上述症状,时缓时剧。2年来反复发作,近期因水分摄入不足大便干燥,又开始大便时疼痛,便后纸擦染少量鲜血,用外用药后,未见明显缓解,故来就诊。
经刘秋江主任检查:
发现小朋友肛门后侧可见典型的哨兵痔(多见于慢性肛裂久不愈合,裂口皮肤因炎症刺激,浅部静脉和淋巴回流障碍,引起的组织水肿和纤维变性而形成的结缔组织外痔),轻掰肛门见肛管后侧已经形成一梭形裂口,基底灰白,质硬,触痛明显,触碰易出血,因小朋友疼痛不配合未再进一步指诊。
刘主任结合患儿的病史及专科检查,考虑小朋友为慢性肛裂的急性发作,其病程较长,此次因大便干燥致肛管裂开,专科检查裂口组织质硬、纤维化明显,外用药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非手术切除无法完全愈合,且患儿家属手术根治希望强烈,故拟定手术治疗。
完善术前准备后
拟定11点于手术室手术
但患儿因害怕手术
于手术室外哭闹
不愿配合进入手术室
才有了开头手术室“陪玩"的一幕
最终手术于12点30分开始正式施行
林丽娜主任开始全麻,全麻起效后,由刘秋江主任主刀、陈海军住院医师进行手术辅助,手术顺利完成。包扎后于13点30分结束手术,全麻清醒后14点送回病房。
全麻清醒后,患儿开口第一句话居然是:“我还想再玩下刚刚的游戏。”对此,其父母对医护人员表达了感激之情:“本来就怕疼,没想到既能够做好手术,小孩子还没有留下手术阴影,很感谢!”
在医护人员地细心监测下,术后一天,患儿就可以下地活动了,加上换药配合,患儿整体状况良好。
据介绍,注意好术后相关事项,配合好药物熏洗坐浴、定时做好局部换药以及微波照射创面等,术后1-2周,患儿就可以恢复如常,办理出院。
事实上,进入手术室,很多成年人在术前等待以及手术的过程中都容易焦虑紧张,儿童就更易感到害怕、恐惧。
面对术前焦虑的患者,医院肛肠科一区刘秋江主任别有一番心得,他说:“做手术时,医生的心态也很重要。一方面,你既是‘医生’,手术要严谨、细致认真;另一方面,你也是患者的‘朋友’,适当地与患者聊聊家常和趣事,能够很好地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患者经常会沉浸在聊天中,不知不觉手术就已经做好了。”
病人无小事
细微之处的亲切与温和
更有利于治疗
难言之隐,常常会让人有后“股”之忧,现代肛肠相关疾病越来越低龄化、年轻化。为此,刘秋江主任温馨提醒:发现相关肛肠类疾病,不要讳疾忌医,医院就诊检查。莫让难言之隐,变成难治之病!
来源:泉州医声
投稿请发邮箱
qq.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