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病人的护理
排版
医学君·主播
周周老师
一、病因
痔是直肠下段黏膜和肛管皮肤下的静脉丛淤血、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静脉团。
二、病因和分类
(一)病因
1.病人常有肛窦、肛腺慢性感染的病史,肛窦、肛腺慢性感染易导致直肠下部黏膜下静脉丛周围炎,静脉失去弹性而扩张
2.长期饮酒、好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史、食物中的纤维素含量过低、营养不良等因素,导致直肠下部黏膜下静脉丛扩张充血
3.长期有腹内压增高的病史或职业因素,如长期的坐与立或便秘、前列腺增生、腹水和妊娠、盆腔肿瘤等,导致直肠静脉丛扩张充血。
4.直肠局部解剖因素,如直肠上静脉丛属门静脉系统,且无静脉瓣膜,又位于门静脉系的最低处,静脉回流困难;直肠上、下静脉丛壁薄、位置表浅,且缺乏周围组织支持,易于形成静脉扩张。
(二)分类痔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3类。
1.内痔位于齿状线以上,表面覆盖直肠黏膜。好发于直肠下端的左侧、右前或右后方(截石位3、7、11点)。
2.外痔位于齿状线下方,表面覆盖肛管皮肤。
3.混合痔因直肠上、下静脉丛互相吻合,由齿状线上、下静脉丛同时曲张而形成。
三、临床表现
1.内痔主要表现为排便时无痛出血和痔块脱出,分为4期
I期:以排便时无痛性出血,痔块不脱出肛门外;
Ⅱ期:便血加重,严重时呈喷射状,排便时痔块脱出,但便后能自行回纳;
III期是便血量常减少,痔块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托;
Ⅳ期:痔块长期脱出于肛门外或回纳后又即脱出,当脱出的痔块被痉挛的括约肌嵌顿时,疼痛明显。直肠指检常不能触及,肛门镜检查可见暗红色、质软的半球形肿物。
2.外痔主要表现为肛门不适、潮湿、有时伴局部瘙痒。若形成血栓性外痔,则有肛门剧痛,排便、咳嗽时加剧,数日后可减轻;在肛门表面可见红色或暗红色硬结。
3.混合痔在临床上兼有内、外痔的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呈环状脱出肛门,呈梅花状,又称环状痔;若发生嵌顿,可引起充血,水肿甚至坏死。
四、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适用于初期,只需调节饮食,保持大便通畅,便后热水坐浴,加强体育锻炼,不需特殊治疗。血栓性外痔经局部热敷、外敷消炎止痛药物后,若疼痛缓解则不需手术。嵌顿性痔初期,应尽早手法还纳痔核。
2.I-Ⅱ期内痔可选用注射疗法和胶圈套扎法。
3.Ⅱ、Ⅲ期内痔及混合痔,可行痔核切除术。对疼痛剧烈的血栓性外痔,可行血栓性外痔剥
五、护理措施
1.有效缓解疼痛。
(1)局部热敷或温水坐浴:可有效改善局部微循环,减轻疼痛症状。便后及时清洗,保持局部清洁舒适,必要时用1:高锰酸钾溶液温水坐浴。
(2)遵医嘱用药:血栓性外痔者局部应用抗菌药物软膏。
(3)及时回纳痔:嵌顿性痔应尽早行手法复位,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
2.要保持大便通畅
(1)术前
1)要调节饮食结构:嘱病人多饮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和粗粮,少饮酒,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少吃高热量零食,
2)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和适当增加运动量
3)以促进肠蠕动;避免久站、久坐、久蹲。
(2)术后:术后1-2天应以无渣或少渣流食、半流食为主,如藕粉、莲子羹、稀粥、面条等,以减少肠蠕动、粪便形成和排便,促进切口愈合。术后应保持大便通畅,防止用力排便,崩裂伤口。若有便秘,可口服液体石蜡或其他缓泻剂,但忌灌肠。
3.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1)尿潴留:术后24小时内,每4-6小时嘱病人排尿一次。避免因手术、麻醉疼痛等因素造成术后尿潴留。若术后8小时仍未排尿且感下腹胀满、隆起时,可行诱导排尿或导尿等
(2)切口出血:术后24小时内,病人在床上适当活动四肢、翻身等,但不宜过早下床,以免伤口疼痛及出血。24小时后可适当下床活动,逐渐延长活动时间,并指导病人进行轻体力活动。伤口愈合后可以恢复正常工作、学习和劳动,但要避免久站或久坐。
(3)术后切口感染:首先要完善术前肠道准备:避免清洁灌肠,防止反复插肛管造成肛门皮肤黏膜的破裂。可于术前一天口服20%甘露醇ml,饮水ml清洁肠道。还有术前要及时纠正贫血,提高机体抵抗力。最后要加强术后会阴部护理:保持肛门周围皮肤清洁,每次大便后用1:高锰酸钾温水溶液坐浴。
(4)肛门狭窄:多为术后瘢痕挛缩所致。术后应观察病人有无排便困难及大便变细,以排除肛门狭窄。若发生狭窄,应及早行扩肛治疗。
每日一题
题目:病人,男,45岁,用力排便后出现肛门剧痛,无便血检查间钢管皮下暗紫色肿块,有触痛,首先考虑的是
A.嵌顿性内痔
B.血栓性外痔
C.肛旁皮下脓肿
D.肛裂
E.直肠息肉
向下滑动可查看解析及答案~
↓
↓↓
↓↓↓
:B
:考察痔的临床表现。血栓性外痔有肛门剧痛,排便、咳嗽时加剧,数日后可减轻;在肛门表面可见红色或暗红色硬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