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垫是肛管直肠结合部局部增厚的部分,包括粘膜以及血管、平滑肌、弹性纤维和结缔组织等粘膜下层组织构成,血管成分是其主体。肛垫参与部分肛门闭合功能,是正常的解剖结构。任何原因造成肛垫的充血增生肥大,或破坏了肛垫内的结缔组织和平滑肌使肛垫失去支持而下移突入肠管腔内即成为痔。肛垫下移学说是目前痔的成因的主流观点。
一、痔的现代治疗原则
目前对痔的治疗,由过去的以消除痔块为目的,改为消除症状作为首要目的。在方法上,以过去的尽可能地在解剖学上将痔完整切除,改为通过手术或其它治疗方法将脱垂的肛垫复位。在治疗的过程中,尽可能保留肛垫的结构,以达到术后不影响或尽可能少地影响精细控便能力为目的。
二、自动弹力线痔套扎术的原理
由于传统套扎器只能单发,术中需要反复安装胶圈,操作相对麻烦;此外,由于橡胶天然特性的限制,胶圈内孔径的最小极限为1.5mm,而且胶圈的弹性回缩力有限;加上老化、疲劳和变质等缺陷,这意味着套扎术后出血的隐患无法避免。为了提高临床安全性及其疗效,近年来,有学者创新性地以弹力线环套代替胶圈,改良了痔的套扎术。
这种技术是通过特制自动痔疮套扎器在齿线上方1.5~4厘米的适当位置,将特制的弹力线圈套于痔的基底部或者痔上粘膜,通过收紧弹力线阻断痔疮的血供,减少痔的充血肥大或血流瘀滞,使之产生缺血、萎缩、坏死,痔核逐渐脱落,创面组织修复而愈。具体来说,自动弹力线痔套扎术的机理有:1、套扎后粘膜皱缩,肛垫上提;2、局部炎症反应致使粘膜、粘膜下层与浅肌层粘连,肛垫固定于较高位置;3、部分阻断痔疮血供或减少静脉倒流,减少痔的充血肥大或血流淤滞,使痔块萎缩;4、直接套扎痔块基底部,可即刻止血。三、自动弹力线痔套扎术的适应症
1、各期内痔,混合痔的内痔部分;2、对PPH或其他疗法治疗后、痔块或肛垫回缩不全的患者,可采取自动弹力线痔套扎术作补充治疗;3、其他:直肠局灶性病变,如直肠息肉,直肠血管瘤或血管畸形等。四、自动弹力线套扎器的优势
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术(RPH-4)是由中山大学许瑞云教授团队在原专利产品自动痔疮套扎术(RPH)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升级换代产品,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势:1、以弹力线环套代替胶圈,性能优异传统痔疮套扎,无论国内外,均以胶圈作为套扎材料,其缺点是橡胶容易老化、疲劳和变质。RPH-4改变传统做法,创新性地以弹力线代替胶圈,而弹力线由特殊高分子材料制成,性能独特,避免了橡胶的一系列固有缺陷,能明显提高套扎效果(图2)。2、弹力线环套可极度紧缩,基本上避免了术后出血当弹力线被套扎于目标组织上后,通过抽紧弹力线可使环套的内孔径进一步缩小,因此对目标组织的套扎极为紧固,组织脱落后的溃疡面极小(接近于零),痔血管闭塞完全,基本上避免了术后出血的风险。3、弹力线强度高,表面摩擦力大,套扎更紧固弹力线呈特殊双层结构,强度高,表面摩擦力大,套扎后不易滑脱,更不易断裂。因此能避免“术后短期内胶圈滑脱致治疗失败,组织坏死不完全致溃疡面愈合廷迟”等缺点。4、同一水平面可多点套扎,上提肛垫效果明显传统套扎因胶圈性能缺陷,同一水平面套点一般不超过3个,否则容易滑脱。RPH4以弹力线代替胶圈,套扎极为紧固,故套点可适当增加,肛垫上提效果明显。对于重度环状脱垂性痔疮,可在痔块基底部套扎3~4个点,痔上粘膜套扎6~8个点(即环绕直肠壁周,相当于将痔上粘膜环状切除了一圈),提肛垫的效果极其明显(与痔上粘膜环切术即PPH类似),且愈合后粘膜平整,不遗留异物和瘢痕。术前术后套扎后粘膜坏死脱落的过程三、痔疮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切除
一般来说,各期(包括轻、中、重度)通过套扎微创疗法和外用药物都可治愈或缓解,很少需要手术切除。尤其是出血性痔和局部脱出性痔,套扎疗法的效果最好,可谓立竿见影。对于少数严重痔疮,如严重脱垂性环痔、血栓性外痔、炎性外痔、钳顿性与绞窄痔等。则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但无论如何,如果能用非手术疗法解决问题的,就尽量不要选择手术(包括传统手术和痔上粘膜环切术),除非迫不得已。因为在人类的直肠和肛门内,隐藏许多神经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它们都有各自独特的功能,一旦切除了,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当发生手术并发症时,后果就更加严重。这也是欧美国家治疗痔疮时为什么首选套扎微创疗法的原因。视频:RPH4使用、安装、拆卸的方法
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器——第四代痔疮套扎技术RPH-4国际发明专利:PCT/CN/中国发明专利:103366965;103367258;203909187;203909204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