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理论依据:《太平圣惠方》、《神农本草经》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列位看官,今天为你说上一病,这就是生活中常见的痔疮。
说起来,这痔疮,就发病部位来说,有内痔和外痔,以及混合痔之分。就发病原因来说,从中医角度分析,有风伤肠络、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脾虚气陷等等。今天要给您说的,就是脾虚气陷所致的内痔脱出、出血。
什么是脾虚气陷所致痔疮呢?
简单来说,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构成了人体和生命活动。《素问》里就说:“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气有什么作用呢?它可以推动,可以温煦,可以防御,当然也可以固摄。这里的固摄,一方面指的是固摄体液肾精,一方面指的是固摄内脏。当气的固摄作用不足,尤其是脾胃之气不足的时候,就会出现中气下陷,形成脏器下垂。
但是,随着气虚的加深,下垂的可不仅仅是内脏了,还有肛门附近的痔核。内痔的痔核,会随大便而脱出,需要用手托住才能复位,而且经常出血,肛门有下坠感。这就是明显的气虚所致。简单来说,这就是“气兜不住”了,让痔核掉了下来。与此同时,患者还可能有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等一系列气虚病症。
这个时候怎么办?在这里,要为你出一个好主意——
准备黄芪30克,煎汤去渣取药汁,煮粳米粥空腹服用即可。
这小小食疗方出自哪里?就临床验案而言,出自年的《四川中医》。就古籍记录来看,早在《太平圣惠方》里就有所记载。原文写道:“黄芪粥治五痔下血不止。方以黄芪一两,水二大盏,煎取一盏半,去滓,用粳米二合,煮粥,空腹食用”。另外,《神农本草经》也有黄芪治疗痔疮的记载。
其实,说到黄芪,列位看官如果经常阅读我们,应该是相对了解了。它性味甘,微温,入肺、脾经,能够补中、益气、固表。可以说,在中医药世界里,说到补气,这黄芪可谓是一等一的高手了。《本草求真》说:“黄耆(黄芪),入肺补气,入表实卫,为补气诸药之最,是以有耆之称”。《本经疏证》说:“黄耆,直入中土而行三焦,故能内补中气”。《本草正义》说:“黄耆,补益中土,温养脾胃,凡中气不振,脾土虚弱,清气下陷者最宜”。
可见,这黄芪补气,是医家的共识。因此,黄芪熬水煮粥服用,乃是治疗气虚下陷所致痔疮脱出、出血的好方法。有此类困扰的看官,不妨一试。但是在应用前,务必了解,自己的病症,到底是不是脾虚气陷所致。辩证服用才是要紧,盲目服用断不可取。
全文完。不知列位看官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微门诊专家团队赞赏
人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