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外痔赘肉
外痔发作
防治外痔
外痔液体
外痔结扎
外痔便血

灵活的中医疗法蒸汽疗法贴敷疗法

一、蒸汽疗法

蒸汽疗法,又称中药蒸气浴,系利用药液加热蒸发的气体进行治疗的方法。

  此法很多中医书籍中均有记载,如吴尚先《理瀹骈文》中就载有20余首熏蒸方药,分别治疗伤风感冒、中风、便秘、痢疾、癃闭、脱肛等病证。本法主要是借药液轻清氤氲之气,直透腠理,同时可通过口鼻吸入,以发汗祛风、散寒除湿、温通经络、除痛止痒,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一、全身蒸熏

  1.在一密闭小室中,将所用药物加热煮沸,蒸发气体,病人裸露(只穿短裤)坐或卧于室中,治疗室内气温从30~35℃开始,渐增至40~45℃,一般蒸熏时间15~30分钟。蒸熏后病人要安静卧床休息,不要冲洗。治疗可每日或隔日1次,5~10次为1疗程。

  2.简易蒸熏法将加热煮沸的中药煎剂倾入较大容器中,容器上置木板,病人裸坐其上,用被单围住全身,仅露头面进行蒸熏。

  二、局部蒸熏

  将加热煮沸的中药煎剂,倾入适当大小的容器中,约1/2~2/3,让病人将患部置于容器中,离药液一定距离,上覆毛巾,不使热气外透,进行蒸熏。

  

  一、外伤疼痛

  透骨草蒸熏方(《中医简易外治法》)羌活、透骨草、连翘各30g。上药兑水4大碗放搪瓷盆中,煮沸离火,将病人患部放在瓷盆中,离水约10cm高,上覆毛巾,不使热气外透,进行熏蒸。每日3~5次,7天为1疗程。功能散寒活血止痛。主治外伤疼痛。

  二、凝脂翳

  五倍子煎(《医方类聚》)五倍子30g,以五倍子煎汤,以厚纸中剪一大孔如眼,覆汤盏上,用眼对孔,令蒸气熏目。冷则再热,每日3~5次。功能清热解毒。主治凝脂翳。

  三、痹证

  荆防汤(安徽医学;(3):50)荆芥lOOg,防风lOOg,苏叶50g,麻黄40g,羌活lOOg,独活lOOg,秦艽60g,苍耳子50g,干lOOg,伸筋草40g,菖蒲根g,葱g,细辛30g,苍术lOOg,川芎80g,白芷40g。将上药置于锅中水煮沸15分钟,使其温度保持在45~55℃之间,以熏蒸病变部位。每次可熏30分钟~1小时,7日为1疗程。熏蒸时以大汗淋漓为度。功能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主治一切风寒湿痹证。

  四、癃闭

  梧桐皂角蒸熏方(《中国民间疗法》)臭梧桐子、皂角各g,将上药加水煎煮60分钟,加麝香1.5g冲入瓷瓶中。将尿道口对准瓷瓶口,熏蒸。蒸气熏时,热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时I司司30~40分钟。功能开郁通淋。主治肝气郁滞之癃闭。

  五、痔疮

  1.马齿苋熏方(《民间中草药验方选》)马齿苋l把,和米醋煎沸,以药汤的蒸气熏肛门,每日1次,每次20分钟,3天为1疗程。功能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治痔疮。

  2.冰片樟脑熏方(浙江中医杂志;(2):83)冰片、障脑各3g,开水溶化,趁热熏患处。功能凉血解毒。主治痔疮。

  六、腰椎间盘突出症

  红花蒸熏方(中华理疗杂志;5(1):64)红花、透骨草、刘寄奴、土鳖虫、秦艽、荜拨、川芎、艾叶各10g。上述药勿加水置于功率W的电炉上加温,并将其放在治疗床下,相距治疗洞口(直径25cm约20-50cm。病人卧于治疗床上接受蒸汽熏蒸,每次30分钟,每日1次,6次为1疗程。功能活血通络止痛。主治各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七、腰肌劳损

  红藤煎(中西医结合杂志;4(4)。)红花15g,当归90g,活血龙90g,五加皮90g,防风g,牛膝g,金刚刺g,红藤g。上药加水过药面,煎煮沸30分钟,置于治疗床的洞孔(直径约30cm)下15~20cm处。病人卧床上,腰部对准治疗洞口直接蒸熏,每次治疗20~30分钟,每日1次,15~20次为1疗程。功能活血通络。主治风寒湿型腰肌劳损。

  八、手脚挫伤

  手脚挫伤方(《中医简易外治法》)松木锯末g,陈醋ml。上药加水ml煮沸后,将患足置于药盆上,约距20cm,上覆盖宽大毛巾,进行蒸熏20~40分钟,每日1~2次,5~7次为1疗程。功能理气止痛。主治气滞型手脚挫伤。

  九、头痛

  1.苏茶煎(《理瀹骈文》)紫苏、川芎、川椒、葱白、细茶各15g,上药煎汤熏头面。功能温经散寒。主治寒湿头痛。

  2.补血止疼汤(《理瀹骈文》)当归60g,川芎30g,荆芥穗g,上药共煎汤熏头面。功能活血祛风,通络止痛。主治血虚头痛。

  十、产后中风

  荆芥汤(《理瀹骈文》)黑荆芥穗30g,童便ml,上药同煎熏患者口鼻。功能祛风通络。主治产后中风。

  十一、带下病

  蛇床子甘草汤(《理瀹骈文》)蛇床子、甘草各等份,研末,水煎熏会阴处。功能燥湿杀虫。主治带下症。

  十二、昏迷

  醋熏方(江西中医药;(5):42)食醋1匙,入烧红铁器,淬起醋烟,熏病人口鼻。功能开窍醒神。主治产后晕厥或大出血后昏厥。

  

  1.蒸气浴室设有观察窗口,治疗时工作人员应随时注意病人情况,以便作相应处理;本法不宜出汗太多,否则容易引起感冒、虚脱等。用简易蒸熏法治疗时,应注意避风保暖。

  2.局部蒸熏时,患部与药液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可根据药液的温度不断调整,以温热舒适,不烫皮肤为度。

  3.恶性肿瘤、癫痫、急性炎症、心脏功能不全、慢性肺心病等,禁用此法。

二、中药贴敷疗法

  穴位贴敷法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通过皮肤组织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因而具有双重治疗作用。经皮肤吸收的药物极少通过肝脏,也不经过消化道,一方面可避免肝脏及各种消化酶、消化液对药物成分的分解破坏,从而使药物保持更多的有效成分,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因药物对胃肠的刺激而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所以,此法可以弥补药物内治的不足。除极少有毒药物外,穴位贴敷法一般无危险性和毒副作用,是一种较安全、简便易行的疗法。对于衰老稚弱者、病药格拒、药入即吐者尤宜。

  据了解,目前全国80%以上的地区基层医疗单位,卫生室,均在开展这一特色项目,普遍反映良好。穴位贴敷技术又称中药透皮技术绿色疗法,他的特点就是上手快、疗效好,安全性高,能降低医生的医疗风险,减少患者的诊疗痛苦及身体伤害,药物无需经过体内脏器的首过。比起常规的治疗手段:口服、肌注、输液方式穴位贴敷也只是改变下给药途径,利用我们载体的输送将药物持续24小时的不间断通过皮肤吸收达到病灶来治病的作用效果。

  中药贴敷疗法有效配方汇集

  1:慢性乳腺增:大黄,芒硝,乳香,没药各3克,消炎痛6片。湿帖痛点。

  2:治早泄:取吴茱萸,五倍子各等份研末,用陈醋调糊,睡前贴脐部,7一l4天即有明显疗效。

  3:发烧退热方:急治标、缓治本、先退热、后治病:三棱针点刺大椎穴、药方:柴胡、黄芪、薄荷、葛根、生石膏,等份蜂蜜调和备用。每次取适量的药物加到湿贴上,湿贴。

  20分钟退热,持续24小时不复发。

  4:口腔溃疡:黄连3g大黄3g芒硝3g吴芋3g胆南星3g,醋调湿贴双涌泉。甲硝唑针剂嗽口.

  5:脚后跟疼的病人,一贴见效:红花,川芎各4克,冰片少许,消炎痛12片,六味地黄丸二十柆,湿帖。

  6:尿床:五味子,五陪子,菟丝子,益智仁,炙麻黄各3克,贴神阙穴。

  7:化脓感染伤口:开始用干贴先把伤口内的脓拔干净,下来用苯妥英钠加干贴,再用去腐生肌散+干贴。

  8:卵巢囊肿:大黄,芒硝,川芎,乳香,没药各3克,三七,消炎痛各8片。贴神阙或关元穴。

  9:慢性咽炎:用药六神丸,黄连,冰片,地米,清开灵贴两贴明显见效。天突穴。

  10:骨折后遗症:芒硝.牛膝.续断,生川乌各3克+创愈散.湿帖患处。

  11:骨质增生:抗骨增生片5片,根痛平5片,尼美舒利或消炎痛酌情添加。

  12:卵巢囊肿就用基础方:消炎痛6片,当归,川芎,大黄,芒硝,乳没各3g,贴神阙或关元穴,缓释液调和或加香油

  13:小儿感冒腹泻:中药粉茯苓,白术,肉桂,黄芩各1克+B12,复合B,鞣酸蛋白粉,缓释液不够加香油

  14胃胀不想吃饭:消胀片,西沙比利B12,B1,COB,颠茄片6片,香附3克,丁香2克调和湿贴或用正气口服液湿贴。

  15:疖子,痈用药:青黛2克,大黄,川穹,芒硝各3克,冰片两贴见效.

  16: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腿麻:布洛芬,舒筋活血片,消炎痛,川芎,丹参,小茴香个3克加消肿止痛液湿帖。

  17剖宫产后:肉桂、吴茱萸、当归、干姜、艾叶、元胡、沉香、香附、小苘香.各2克贴肚脐。

  18:小儿中耳炎:消炎痛3片,大黄,芒硝,青黛,黄连2克冰片少许,听宫穴。

  19:5岁腹泻的孩子:易蒙停,苯乙哌定,潘生丁各3片,婴儿健脾散一包。贴肚脐。

  20:五十岁女性失眠的多梦易惊手足心热。养血安神片,谷维素各8片,朱砂,大黄,芒硝,石膏个3克,栀柏地黄丸20丸,用安神补脑液作溶媒。湿贴神阙。

  21:中药外敷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腱鞘炎,滑膜炎:川乌、羌活各3克、威灵仙3克、红花、姜黄、白芍、苏木各3克。研细末,消炎痛6片湿贴痛点。一般3~10次即可治愈。注意事项:治疗期间避免工作或过多的去做屈伸动作。尽量休息。治愈率特高。

  22.膝关节腔积液:白芥子(微炒)3克、生姜,姜黄3克川芎细辛各3克,外敷膝部,2--3天换药一次。大部分3--4次就可痊愈,

  23:口腔溃疡一次愈:NAHCO36片,思密达一代,痢特灵5-10片研末,制霉菌素5片研末,云南白药胶丸5粒去壳,上述药混合一起,搅匀涂抹,配合细辛敷脐吴茱萸外敷涌泉穴,一次治愈

  24咳嗽,11个月小儿:贴甘草咳特灵异丙嗪麻杏止咳片舒喘灵各2片。一天一次贴膻中穴。

  25:乳腺增生:乳香、没药、黄柏、大黄各3克、芒硝3克冰片少许,共研细末湿贴。

  26:带状泡疹:雄黄3克,阿昔洛韦,B1,牛黄解毒片,消炎痛各6片,利多卡因调和,根据面积增加药量。

  27:主要用于临床那些不愿意服药的便秘患者:大黄,玄明粉,生地,当归,枳实各3克,陈皮,木香,槟榔,桃仁,红花各3克将上药研成细粉,用蜂蜜调成膏贴肚脐2天一换,又本方有很好的泻下通便的作用,如果是气虚可加党参3克。

  28:小儿腹泻分为:1:虚寒型腹泻,可用丁香、肉桂研粉取2-3克加基本方,主要功用温中止泻;2:消化不良型腹泻,樟脑、石榴皮、松香、研粉取2-3克加基本方;功用和中止痛,固肠止泻,3:寒湿泻肉桂、吴茱萸、车前子、白胡椒研粉取2-3克加基本方,功用温中散寒,利湿止泻。4,湿热腹泻:葛根、黄芩、黄连、黄柏研粉取2-3克加基本方,功用清热燥湿止泻。

  29:小孩尿床:吴茱萸五倍子五味子益智仁-2+穴位注射用B12三阴交,交替换腿。

  30:小儿厌食:炮姜,白芷各等份为细末,取2克加B12-支用消贴湿贴肚脐24一48小时一次。

  31:小孩流口水:吴茱萸3克,胆南星1克,砂仁,白芷各3克。贴涌泉穴醋调。

  32: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黄芪,党参各6克,当归,川芎,肉桂各3克。湿帖神阙。

  小儿腹泻:1:云南白药,氯丙嗪1片,I支,白芷2克,胡椒2克。湿帖神阙。

  33:5岁小孩脸上出现白斑:给过驱虫药,健脾生血颗粒,21金维他效果均不佳,也不是癣。复合B针+B12针+维丁胶性钙+西米替丁6片+B66片,大黄芒硝2克,丁香肉桂2克。湿帖神阙。

  34:分泌性中耳炎:消炎痛6片,强的松6片,B16片,Vc6片,左氧氟沙星6片,冰片芒硝3克。贴耳根部。

  35:痔疮(外痔):大黄芒硝青黛各3克加痔速宁,贴前利多侵润,碘伏消,毒用量根据患者年龄,消毒里面有学问(压迫痔核,一是回位,二是压出来)。

  36:小儿咳嗽:

  热咳:干咳、少咳无痰、咳嗽连连、痰稠

  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干草、石膏蜂蜜调和贴定喘穴、膻中穴

  寒咳:麻黄汤:麻黄、杏仁、干草、桂枝各等分湿贴膻中穴、定喘穴

  咳嗽西药处方:咳特灵1~5片+-25~10mg(小儿至少一片,成人最多5片)湿贴膻中穴

  若过敏性咳嗽,酮替芬3~5片联合用药

  禁用息斯敏,因为此药主要治疗反复性过敏。

  37:小儿哮喘:

  氨茶碱注射液1~2支于溶媒混合一起湿贴膻中穴配合雾化治疗,当天见效。哮喘严重的加-25~12mg

  对于病程较长的哮喘用麻黄1份:即:麻黄1g白芥子4g甘遂2g细辛1g芒硝3g前胡3g桑白皮6g研末用冰片少许于蜂蜜调和成饼状3~5g贴于膻中穴

  38:咳嗽风寒喘息型:半夏10g白果仁10g杏仁6g细辛6g麻黄6g冰片少许。粉末取15g贴脐部或定喘穴。肺燥型:麦冬,玉竹,北沙参,杏仁,贝母各10g栀子9g蜂蜜调贴脐部

  39:请问肾结石怎么贴敷治疗?:这有难度,郭老师处方:应该用肾石通胶囊12粒+大黄芒硝车前子细辛各3克+碳酸氢钠8片。湿帖肾腧穴或阿是穴。

  40:腰椎间盘突出:抗骨增生片8片,骨刺片8片、VB18片、活血止痛片8片、三七片8片、大黄芒硝各3克、消炎痛6片、强的松6片。湿帖突出部位。

  41:小儿流涎:试用栀子炒焦研末2克敷脐,本方适用心脾积热,口角流涎,小便短赤。第二个方是我们的基础方里面的胆南星,吴茱萸,适用小儿流涎,大便溏,小便清长者。以上两方先对症用一下,也可以湿帖涌泉穴。

  42:健脾胃的处方:山楂、神曲、麦芽各3克,鸡内金8片,丁香肉桂各3克。湿帖神阙。43:腰突良方:药物组成:川芎20克,川乌20克,川牛膝30克,川断30克,川椒20克,威灵仙30克,木瓜20克,透骨草30克,鸡血藤30克,玄胡2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芒硝(另包)50克,食醋毫升。微波加热后敷患处。

  44:淋巴结囊肿:药物组方:大黄,芒硝,川芎各2克,消炎痛,硝苯地平湿帖病变部位。

  45:肠系膜淋巴结炎方:黄连素,硝苯地平,-2,潘生丁b1,谷维素贴神阙穴。

  46:宫腔积液:关元穴与神阙穴+水道穴交替湿帖,热敷。

  用药:当归片8片,川芎,大黄,芒硝,甘草各3克,小茴香5克,消炎痛6片,西咪替丁6片,香附茯苓三七2克。一天一次7贴一疗程。B超随访效果显著。

推荐相关书籍: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更多独家的中医秘术,扫描保存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izhia.com/wzyt/58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