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1
日
周
二
1、哪些疾病属于肛肠科诊治范畴?
肛门、直肠、结肠的各种疾病均属于肛肠科的诊治范畴。比如常见的内痔、外痔、肛裂、肛瘘、肛门直肠脱垂等。还有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息肉、各种结直肠肿瘤等。此外,还有肛门湿疹、肛门瘙痒症、尖锐湿疣,以及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等疾病也属于肛肠疾病范畴。
01
2、便血就是得了痔疮吗?
平常很多人有个错误的认识,以为便血就是痔疮引起的。其实,很多肛肠疾病都可以引起便血,便血不是痔疮的专有症状。便血,意味着消化道出血,而消化道出血又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多数由食道下端静脉曲张破解或消化性溃疡引起,由于血液离开血管后存留在肠管内时间较长,排出体外时粪便呈柏油状便,或咖啡色,呈浆糊状,大便潜血阳性。
下消化道出血,尤其是结肠、直肠下端出血、血色鲜红多与大便有关系。除了痔疮和肛裂所导致的出血,还有诸如息肉、肠癌、溃疡性结肠炎等都可以导致下消化道出血。痔疮、肛裂导致的出血,还可能伴有肛门疼痛。
02
3、如何及早发现肠癌?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早期肠癌病例预后良好。美国癌情监测显示,早期的原位癌和I期肠癌,5年生存率分别为94.1%和84.6%;中期肠癌生存率为64%;而晚期则下降到5.7%。
据报道,欧美许多国家肠癌的早期发现率为70%—80%,但遗憾的是,由于健康意识薄弱,我国肠癌患者的早期发现率很低,大多数患者首诊已是III期和IV期。
一般说来,肠癌的发展是个很长的过程,从正常黏膜发展到癌变的时间长达7-9年,在这么长时间内,完全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阻击”它,所以,定期检查尤为重要。
超过70%的肠癌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肠镜检查是发现早期肠癌的最有效手段。肠镜检查不仅可清晰地观察肠道,还可在直视下钳取可疑病变,进行病理学检查,有利于早期及微小结直肠癌的发现与确诊。
肠镜检查的另一意义,在于能发现并通过内镜微创处理肠息肉。研究发现,大部分的肠癌来源于腺瘤性息肉癌变,而从腺瘤性息肉的发生,到癌变的发生,可能要经历数年甚至更长时间,若能在腺瘤性息肉未癌变或早期癌变的无症状阶段,通过肠镜检查发现并经内镜微创治疗,则可阻断其癌变的机会。
03
4、哪些人群要定期做肠镜检查?
我们认为,以下医院进行肠镜检查:
①有肠癌家族史者;
②有便血史者,尤其是四十岁以上的便血患者,都应该做肠镜检查,有关统计数据表明,45岁以上的便血患者中,肠癌的发病率高达2.3%。
③确诊胃炎、肠炎,长期服药却久治不愈者;
④排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异常或大便带黏液等,便秘、腹泻或两者交替超过三周者;
⑤大便形状改变,变细、变扁或有槽沟;
⑥出现不明原因贫血,粪便检查持续出现隐血。
04
5、哪些因素容易导致发生肛肠疾病?
(1)不良的排便习惯,比如如厕时看书看报玩手机,造成下蹲和排便时间过长,容易造成肛门直肠内瘀血而诱发疾病。或排便时用力过猛,容易导致直肠肛门和盆底肌肉和血管神经等损伤,导致肛肠疾病。
(2)排便异常,无论是便秘或腹泻,都容易导致肛肠疾病发生。长期的便秘,可以导致直肠内有毒物质诱发直肠癌,又可以使肛门承受较大的压力,产生瘀血,肿胀,裂口等一系列病理改变。腹泻,则可能使肛门局部感染机会增多,产生诸如肛窦炎,肛裂,肛周脓肿,炎性外痔等疾病发生。
(3)饮食因素,不同的饮食结构和饮食规律,都可不同程度的影响大便的性状和排出功能。不科学和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必然对肛肠疾病的发生产生不同的影响。过去曾经的一项全国普查资料表明,喜食辛辣者其发病率高达61.6%。喜饮酒者其发病率高达64.6%,均高于总发病率。
(4)职业因素,长期久站久坐,因直立或静坐姿势,使的肛门直肠的静脉循环淤滞回流不畅,容易导致疾病发生。
(5)慢性疾病,如长期营养不良,体质虚弱,引起肛门括约肌松弛无力。或长期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由咳喘造成腹压上升,盆腔瘀血,,以及慢性消化道疾病,都是肛肠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明天的《健康零距离》
我们请来了
医院中医科
黄骁洪
为大家讲解
黄骁洪,中医肛肠专业副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届肛肠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医学会西安市肛肠外科分会常委。从事临床工作三十年,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
▼
《健康零距离》播放平台和时间
《健康零距离》播放平台:
西安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
(西安一套)
《午间零距离》之《健康零距离》
《健康零距离》播出时间:
每周一、周三、周五
12:10
《健康零距离》节目时长:
20分钟
参与方式通过收看《健康零距离》节目扫描屏幕下方的北京白癜风医院咨询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治疗效果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